|簡體中文

比思論壇

 找回密碼
 按這成為會員
搜索



查看: 183|回復: 4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单反摄影入门基础教程(14)——认识景深

[複製鏈接]

20

主題

1

好友

257

積分

小學生

Rank: 2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
    2022-11-27 15:28
  • 簽到天數: 37 天

    [LV.5]常住居民I

    推廣值
    0
    貢獻值
    0
    金錢
    5
    威望
    257
    主題
    20
    樓主
    發表於 2017-7-12 12:37:36

    在讲解光圈的时候说过,光圈值的大小会影响景深。光圈越大景深越小,而光圈越小则景深越大。所以当你使用小光圈大景深来拍摄时,画面中的内容都是清晰的。而当你使用大光圈小景深来拍摄时,只有画面中的主体才是清晰的。下面这张图可以形象的展示光圈和景深的关系。

    光圈与景深的关系

    那么到底什么是景深?
    景深是指相机对焦点前后相对清晰的成像范围。在这范围内的影响都是清晰的。

    景深概念的图示,景深范围内的物体都是清晰的

    景深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决定了画面内哪些内容是清晰的。摄影中,自然要使主体内容清晰,因此就需要确保主体都在景深的范围内。只有在特殊的创作意图下,主体在景深外才是被允许的。
    在风光摄影中,所拍摄的几乎都是非常大的场景,画面中的纵深甚至能够达到好几公里的范围,因此,就需要确保画面中的景深足够大,能将所有的内容都容纳在景深范围内,使所有的内容都保持清晰。所以在风光摄影中,摄影师通常会使用小光圈拍摄,诸如F11,F16。

    使用小光圈营造大景深,因此从近处到远处都在景深范围内

    而与风光摄影相反,在人像摄影中摄影师们通常会使用非常大的光圈,诸如F1.8甚至F1.4来拍摄模特,以营造一个非常浅的景深,让模特在景深范围内,而背景在景深之外,达到将背景虚化的效果。背景虚化的作用能够让画面背景简洁,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模特身上,减少杂乱的背景对视线的干扰。

    使用大光圈营造浅景深,从而使主体从背景“脱离”出来

    景深的作用
    摄影其实是做减法的艺术。将一些不需要的内容溢出画面构图之外,将不希望让观众看到的内容置于景深之外把它虚化,从而能够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画面的主体部分,避免观众的视线被不必要的内容所干扰。因此,虽然风光摄影通常需要较大的景深,但是拍摄时需要选择好合适的场景、位置、角度来实现更好的构图。而人像摄影,可以使用大光圈将一些杂乱的背景虚化。
    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介于风光和人像之外的场景,营造不同的景深也能拍出完全不同的作品。有的场景适合使用浅景深拍特写,而换个角度也许就很适合使用大景深拍摄整个场景。摄影是主观的,建立在丰富的经验之上,所以需要多拍摄,多尝试。

    使用浅景深拍摄的灯泡

    使用浅景深拍摄的灯泡,此时将其他的灯泡置于景深之外,因此就被虚化了,形成了漂亮的光斑,整体画面很漂亮。而是用小光圈大景深拍摄,未必能够营造这种气氛。

    景深适中的照片

    并非一味的使用浅景深或者大景深就是合适的。这张照片使用了中等大小的光圈营造了适度的景深。在这种情况下,前景的花朵仍然很突出,一下子就能抓住人的眼球,而背景的山坡则被虚化,但让然能够看出大致轮廓,因此仍然是一幅漂亮的照片。
    所以,正因为不同的景深能够营造不同的照片,所以镜头才拥有可调节的光圈,而不是固定的大光圈或者小光圈,让我们直接省事的拍出千篇一律的照片。
    决定景深的因素
    光圈的大小是影响景深的一个重要因素,但却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因素。另外影响景深的因素就是相机距离主体的距离,和镜头的焦距。
    当相机距离主体越近,景深越浅,而相机距离主体越远,景深越大。所以,当你因为光圈的限制,无法再加强虚化的时候,尝试缩短相机与被摄主体的距离,这样能够缩减景深,增强背景虚化的程度,使主体更突出。
    当对焦于同一个位置的时候,焦距越长的镜头景深越浅。这也正是为什么35mm F1.4的镜头未必有85 F1.8的镜头背景虚化足。同时,也正是如此,风光摄影需要使用广角镜头,除了视角更广外,景深也更大。

    影响景深的三个因素

    使用微距镜头,靠近花朵拍摄,即使使用非常小的光圈,景深也还是非常的浅,仍然能够将花朵从背景中突出。因为非常近的拍摄距离使景深保持在非常浅的程度。

    使用小光圈拍摄的微距照片景深仍然非常浅

    所以,影响景深的并不仅仅只有光圈这一个因素,还有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。另外,扩大主体与背景的距离,也能够使得背景的虚化更加强烈。
    最近对焦距离
    虽然说越靠近主体,虚化越强烈,这么看来,即使没有大光圈定焦镜头也能获得很好的虚化。但是这么做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。受制于镜头的光学上的物理限制,每一款镜头都有自身固有的最近对焦距离的限制,即使同样焦距的镜头,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镜头因内部镜片光路的设计不同,最近对焦距离也是不一样的。
    定焦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是固定的,而变焦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是浮动的,在不同的焦距时都具有不同的最近对焦距离。
    以适马35 1.4 ART这支镜头为例,官方给出的这支镜头的对焦距离是30厘米,因此主体和相机之间的距离小于30厘米的话就无法对焦上。曾经有个朋友问我为什么无法对焦,仔细询问了之后才知道,原来他使用一支28-70的镜头拍摄饰品,结果因为对焦距离太近却没法对焦上。
    那么最近对焦距离从哪里开始算?
    第一反应很可能认为是从镜头前的第一片镜片开始算,但其实这个最近对焦距离指的是焦平面到主体的距离。因此,也就是传感器所在的平面到被摄主体的距离。而机身上通常都会有一个刻度,告诉你焦平面在哪。

    最近对焦距离是指从焦平面,即传感器,到被摄物体的距离

    微距镜头是个特例。微距镜头是为了拍摄细节而设计的,因此微距镜头可以非常紧贴着被摄物拍摄而不用担心无法对焦。
    超焦距
    超焦距是个较为复杂的概念,是一个和焦距与光圈有关的对焦距离,当镜头以这个距离对焦时景深最大、可以从相机和对焦点之间的某处(景深前缘)起延伸到无限远(景深后缘)。
    超焦距指的是对焦距离,既不是镜头的焦距也不是光圈,而是当镜头在特定的焦距上的特定光圈的对焦距离,此时景深最大。
    使用超焦距拍摄,从对焦点一半位置开始到无穷远都在景深范围内,因此此时的景深达到最大值。

    超焦距从对焦点距离的一半到无穷远都在景深范围内

    超焦距是需要经过复杂的计算得出的。在实际拍摄中,如果需要保证画面的景深足够大,可以在画面近处三分之一的位置使用足够小的光圈,诸如F8或者F11拍摄。但是这并不能保证画面都在景深的范围内。
    幸好,智能手机的发达,已经有很多的App能够很方便的帮你计算超焦距。只需要你输入正在使用的镜头焦距和光圈的组合,App就能帮你算出超焦距的位置,以及景深的范围。
    不过有一点我却较为苦恼,在户外拍摄的时候,有时候App帮我算好了超焦距。比如,提示我此时的超焦距在距离我10米的距离。但是我却不知道前面10到底是多远,所以这也是需要靠一点生活经验来判断了。
    简单的说,风光摄影师考虑景深更多,他们需要确保画面中的内容都是清晰的。而对于人像摄影师来说,通常并不去关注景深,只要对焦在模特眼睛上,确保模特是清晰的,背景尽量虚化就足够了。但是景深的概念仍然是需要掌握的。


    無效樓層,該帖已經被刪除

    0

    主題

    0

    好友

    1290

    積分

    高中生

    Rank: 4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
    2023-2-21 04:11
  • 簽到天數: 808 天

    [LV.10]以壇為家III

    推廣值
    0
    貢獻值
    0
    金錢
    1164
    威望
    1290
    主題
    0
    板凳
    發表於 2017-7-27 09:37:59
    学习受教了
    請大家多給發帖者支持,有您們回應支持,才有動力去發貼!

    0

    主題

    0

    好友

    1290

    積分

    高中生

    Rank: 4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
    2023-2-21 04:11
  • 簽到天數: 808 天

    [LV.10]以壇為家III

    推廣值
    0
    貢獻值
    0
    金錢
    1164
    威望
    1290
    主題
    0
    地板
    發表於 2017-7-27 16:58:20
    請善用帖子右下角舉報鍵,來檢舉有害網站/垃圾/宣傳帖,每個舉報會有金錢增加。
    这个老生常谈了
    不要把自己的東西藏起來,論壇需要你的分享才能成長!!

    0

    主題

    0

    好友

    1290

    積分

    高中生

    Rank: 4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
    2023-2-21 04:11
  • 簽到天數: 808 天

    [LV.10]以壇為家III

    推廣值
    0
    貢獻值
    0
    金錢
    1164
    威望
    1290
    主題
    0
    5#
    發表於 2017-7-27 17:47:17
    单反技术学校
    重要聲明: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,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及立場等,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,並非本網站之立場,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,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。於有關情形下,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(如涉及醫療、法律或投資等問題)。 由於本論壇受到「即時上載留言」運作方式所規限,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,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,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(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),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,如有任何爭議,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。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、誹謗、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,敬請自律。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。

    手機版| 廣告聯繫

    GMT+8, 2024-6-3 07:38 , Processed in 0.021150 second(s), 25 queries , Gzip On.

    Powered by Discuz! X2.5

    © 2001-2012 Comsenz Inc.

    回頂部